所以佐王立安邦国者,主谓凶礼、宾礼、军礼、嘉礼也。
[14]惠栋采纳李业兴之说,以为太极不是无,而是元。天地既立,则太极之气出阳入阴,变天化地,以生万物,是乃所谓易也。
然则太极不可言有,太极本无极也。又他直接据《彖传》有至哉坤元来判断:据《彖传》之文,则谓‘坤无元者,非也。《系辞传》称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《彖传》又谓大哉乾元至哉坤元。在惠栋看来,三十日阳亏即是无极(月相已不见)。是否由此可以推出坤无元呢?当然,坤无元本身也有两种解读,一种可以理解为没有独立的坤元,一种可以理解为坤没有元。
譬如于众沤,而知其体即是大海水,则直目众沤为大海水可也。作为太极的三画之乾是乾元。最重要的是,仁的德性决不限于人间性,而是扩充、延伸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之中,因而是一种深层的生态哲学。
[47] 为此,他特撰专文《心灵的开放与开放的心灵》,并在专著《心灵超越与境界》中辟有专节心灵的开放。 伴随着中国社会自身的现代性转化,包括儒家哲学在内的中国哲学也在发生不同程度的现代性转化:这个历史进程的开端可以追溯到近代,甚至追溯到明清之际,乃至有学者追溯到西学东渐之前的唐宋变革时期。帝制时代性本情末性体情用的情感贬抑,以宋明理学为代表。[⑧] 胡骄键:《儒学现代转型的情理进路》,《社会科学文摘》2020年第1期。
后者则指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原创,如冯友兰的新理学建构。在这个总体思想的贯通与覆盖下,还有一系列次级的哲学理论建构,其中最突出的是心灵哲学和生态儒学。
叶适具有一种开放的同时又是以儒为本位的德性观[62]。这里尤需注意情理合一的情理的概念:儒学的理性是‘情理即情感理性,而不是与情感相对立的认知理性,或别的什么理性。[73] 蒙培元:《为什么说中国哲学是深层生态学》,《新视野》2002年第6期。[28] 蒙培元:《简论老子道的境界》,作于1995年8月20日。
所以,蒙培元指出:回到孔子,而不是承接宋儒,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。进入 黄玉顺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情感儒学 蒙培元 。[12] 独创的情感儒学哲学建构蒙培元指出:情感是重要的,但是将情感作为真正的哲学问题来对待,作为人的存在问题来对待……成为解决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主要话题,则是儒家哲学所特有的。[69] 蒙培元:《从栗谷的仁学看儒学与现代性的问题》,《新视野》2002年第1期。
因此,他的情感论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存在论。 情感儒学的生态儒学之维如果说心灵哲学侧重于人的存在,那么,生态儒学就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共在,更充分地体现了情感儒学的存在论意义。
既不是‘本质先于存在,也不是‘存在先于本质,而是‘本质即存在,即生命存在与理性的统一。孔子的‘仁学际上是一种心灵哲学,孟子的心性说则完全是建立在心灵之上的。
……今日要弘扬传统哲学,除了同情和敬意之外,还要有理性的批判精神,实行真正的心灵‘转向,使心灵变成一个开放系统[48]。[23] 蒙培元:《情感与理性》,台湾《哲学与文化》第二十八卷十一期,2001年11月版。但是,在他的思想言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,并影响到后来儒学的发展。他说:情可以上下其说,既有理性化的道德情感,又有感性化的个人私情。[32] 蒙培元:《所以然与所当然如何统一——从朱子对存在与价值问题的解决看中西哲学之异同》,《泉州师范学院学报》2005年第1期。这就意味着,自然界的动、植物具有自身的价值与生存权利,它们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是相通的,人类要平等地看待自然界的生命,要尊重自然界的生命。
这是因为,作为现代人的生存空间(或生活空间),决不是封闭的,只能是开放的。[66] 张岱年、蒙培元:《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与前景》,载《蒙培元全集》第九卷,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。
境界作为人心灵的存在状态,既包括理智的‘理解,又包括情感的‘态度。在蒙培元看来,心灵的开放本来就是中国哲学的一个传统:在历史的阐释中,中国哲学不仅有丰富的多层面的内涵,而且永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[56]。
[79] 例如,宋明儒家通过对仁的诠释,已经提出万物平等的观念。[80] 蒙培元:《中国哲学的诠释问题——以仁为中心》,《人文杂志》2005年第4期。
[18] 蒙培元:《情感与理性》,自序,第2页。这是一种极富生态意义的生命哲学。闻其声,不忍食其肉的话[82]。[38] 蒙培元:《心灵与境界——朱熹哲学再探讨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》1993年第1期。
为此,他对存在论与本体论是有所区分的,例如他说,人的主体意识和观念,便具有本体论与存在论的意义[25]。[⑦] 蒙培元:《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贡献——从求真与求好说起》,《博览群书》2005年第11期。
1994年,则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心灵哲学概念[39]。西方哲学重视智能、知性,因而提倡‘理性。
这就是说,蒙培元所说的情感的存在,不仅指人的存在,而且指宇宙的存在、天地万物的存在。[60] 蒙培元:《自由与自然——庄子的心灵境界说》,载《道家文化研究》第10辑,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。
应注意的是:蒙培元的接着讲尽管广泛涉及诸多领域的哲学思想建构,却有一个思想核心一以贯之,那就是情的彰显,即赓续并发展了儒家的情感哲学传统。[87] 蒙培元:《中国哲学的特征》,超星慕课讲座视频,2009年。[81] 蒙培元:《儒家的人文精神及其特点》,作于2003年1月。[⑤] 蒙培元曾指出,冯友兰虽然是理性主义者,却又是重视情感的[⑥]。
……由此进入‘天人合一的境界,即由有限而进入无限,就能享受到人生最大的快乐。但是,我们能够,而且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[88]。
宋儒的‘天地生物之心是对‘生理的目的性的一种表述,基本上是存在论的说法[32]。关于仁的学说,归根到底是一个心灵哲学的问题。
[70] 蒙培元:《中国哲学生态观论纲》,《中国哲学史》2003年第1期。[63] 蒙培元:《理学范畴系统》,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,第366页。